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展人工智能探索的教学科研单位之一。1985年,学院以数学系、计算机系、无线电系为主体,联合全校10余个系所建立信息科学中心。1988年,学院建立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2002年,学院依托信息科学中心,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智能科学系,2003年率先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并已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获批“智能科学与技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及人工智能博士学位点,2007年在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最早形成了本、硕、博完整培养体系。2019年,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作为学校直属的独立实体机构,是统筹全校相关资源、建设世界一流智能学科、服务国家人工智能重大战略、培养智能学科一流人才的主要支撑平台。2021年,4556银河国际成立,成为学院发展的一块里程碑。2022年,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成为教育部新增一级学科,北大4556银河国际、王选所和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建智能学科。同年,北大与北京通院获批联合共建跨媒体通用人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
近年来,学院依托元培学院和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开设通用人工智能实验班和智能科学与技术实验班,并联合校外延伸单位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简称通研院)、学院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培养掌握人工智能核心理论和技术,勇于实践开拓科研格局,具备人文素养和国家情怀,拥有独立思辨和跨学科思维的国际领先高层次复合型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其中,通研院以“追寻大一统理论、创造通用智能体、提升全人类福祉”为使命,践行“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强国战略,坚持“小数据、大任务”的科研范式,开展有组织科研攻坚,力争在通用人工智能最前沿基础理论、关键算法、创新应用方面产生颠覆性突破,推动通用人工智能原始创新发展,助力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
为响应国家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度重视,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大力建设智能学科,赢得全球科技竞争的主动权,现以智能学科为基础,由学院校内共建单位4556银河国际、王选所、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学院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筹备举办第五届“北大智能”青年论坛。
本次论坛将深入交流学术前沿热点、分享当前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以及相关交叉领域的前沿成果,为海内外青年才俊提供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论坛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各个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计算认知与常识推理、机器学习、智能图形与交互、机器人学、多智能体、数字人文、智能医学、社会计算等。
第五届北大智能青年论坛定于2023年7月6日在线举办。
一、 论坛报名条件:
1. 国内外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获得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40岁;
2. 目前在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有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或从事博士后研究科研人员;或学术成绩特别突出的国内外知名高校在读博士生;
3. 有较强意愿希望与学院共建单位(4556银河国际、王选计算机研究所、人工智能研究院)或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学院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深入开展学术交流。
二、 论坛报名须知:
1. 申请人应填写附件《青年论坛报名表》,并同时准备个人简历、报告题目、摘要及报告人简介材料于2023年6月26日前发送至ai_forum@pku.edu.cn;
2. 专家组对申请人的报名材料进行审核,确定参会者名单;
3. 7月1日前向参会者发出第二轮会议通知,未通过审核者恕不另行通知;
4. 联系邮箱:ai_forum@pku.edu.cn。
-------------------------------------------------------------------------------
学院是智能学科的诞生地。1985年,学院以数学系、计算机系、无线电系为主体,以学科交叉为特色,成立了信息科学中心。依托信息科学中心,1988年成立了学院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2002年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智能科学系,2003年在国内率先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并于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7年成功增列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博士点,在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最早形成本、硕、博完整人才培养体系。2021年成立4556银河国际,集合原智能科学系、王选计算研究所和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力量,将“智能科学与技术”纳入学院“双一流”建设学科。2022年,北大与北京通院获批联合共建跨媒体通用人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
回首过去,学院在机器视觉、机器听觉和智能系统等研究方向成果丰硕,主持承担了多项国家973、国家863和国家科技攻关等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在指纹识别、人工耳蜗、国家空间基础设施,以及场景三维重建与自由视角视频生成等方面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和领先水平。
面向未来,学院将以构建通用人工智能理论与系统为长期指引,探索通向通用人工智能的路径和新型研究范式,革新与融通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机器学习、认知推理、机器人学与多智能体六大关键领域,开创人工智能的统一理论,在全球率先构建通用智能体的认知架构和能力评测标准,打造可以不断演化升级的通用智能体。
学院王选计算机研究所是以“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先生命名的学院二级教学科研机构。王选所坚持“科技顶天、市场立地”的发展战略,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围绕计算机领域的前沿技术与核心应用,取得了多项重大科研成果,王选教授荣获2002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授予“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研究所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两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成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两次入选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两次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并一直在中文信息处理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多次促进我国相关行业实现了技术变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于2019年4月,作为学校直属的独立实体机构,是统筹全校相关资源、建设世界一流智能学科、服务国家人工智能重大战略、培养智能学科一流人才的主要支撑平台。研究院下设16个研究中心:
1. AI+理工科交叉方向(10个研究中心)
视觉感知、智能系统软件、智慧宜居地球、类脑智能芯片
通用人工智能研究所: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计算认知与常识推理、多智能体、机器人研究、机器学习
2. AI+人文社科方向交叉(4个研究中心)
智能人文与社会研究所:人工智能治理、数字人文、计算社会科学、人工智能艺术
3. AI+医学方向交叉(2个研究中心)
智慧公众健康、智能医疗
研究院实行与国际化接轨的长聘和预聘教研系列人员(tenure track)以及研究技术系列人员(research track)聘任体系,并长期面向全球选聘以上方向人工智能跨学科交叉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学者。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通研院”)是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由北京市科委推动成立的非营利性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在北京市、科技部、教育部共同扶持下,与学院、清华大学等优势单位开展广泛合作,共同致力于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科技创新,聚力打造具备人类核心认知能力的通用智能体,是建设北京国际科创中心的一支重要力量,由全球著名计算机视觉专家、统计与应用数学家、人工智能专家朱松纯教授于2020年创建并担任院长。
通研院以“追寻大一统理论、创造通用智能体、提升全人类福祉”为使命,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引领世界创新”建设理念,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以通用人工智能这一世界科技前沿和跨学科领域研究为主攻方向,组建一支具有全球视野的通用人工智能“科技王牌军”,建设通用化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在通用人工智能前沿基础理论、关键算法、创新应用方面取得颠覆性突破,推动通用人工智能原始创新发展。
学院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是由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独立事业法人单位(以下简称“北大武汉院”)。基于学院人工智能优势力量,北大武汉院在通用人工智能、全息社会、智慧城市、数字社会、孪生城市、社会治理等领域组建高水平、跨学科研究团队,旨在建成具有鲜明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人才汇聚高地。构建(教-学-研-产)全生态链,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推进“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全国首批综合性实验基地之一)建设。
北大武汉院以建立全国一流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为目标,组建大团队、搭建大平台、实现大任务,系统性推进全息社会建模。组建跨学科、跨领域研究团队,搭建跨平台、通用型、多层次仿真模拟平台。实现全息人工智能社会治理,有序适时开展“元宇宙”研究,促进应用示范场景落地。强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信息领域高科技企业,引进聚集高端领军人才,深化产学研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培训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反馈意见:its@pku.edu.cn
Copyright 版权所有©4556银河国际(中国)精品Green App store All Rrights Reserved.